公司简介
花蛤苗种
花蛤投资
花蛤新闻
花蛤图片
花蛤知识
花蛤育苗
花蛤养殖
花蛤加工
花蛤做法
全国潮汐
我们需求
联系我们
花蛤文献
友情链接
English
返回页首
 
声明:本网页内容由陈洪新原创,禁止同行复制!
 
你所在的位置:花蛤养殖 花蛤苗运输
当幼苗生长到商品规格种苗时(指白苗、中苗、大苗),就可移殖养成或出售,洗苗时间还要结合气候、潮水而定。农历初一、十五的十二时(半夜十二点及中午十二点)是大潮。而每天满潮时差大概是50分钟左右。一般在天气凉爽,非下雨天和非小潮水期间进行,这样洗的苗种健壮,运输成活率和养成成活率高。产苗区与养成区经常不在同一地区,因此移苗就需要一段运输过程。由于杂色蛤适应环境能力强,能经受数小时甚至几天不于涸、不致死。体腔内部含存一定量海水,捕捞后能起调节作用,这对贮存与发运带来一定好处,但对贝类的分选时间、包装、运输等因素仍会直接影响它们的质量。在运苗过程中,还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:
1)短途运输:一般用车运,亦可用船运。运输历时24h以内,无需采取降温措施。
2)长途运输:运输历时24h以上,需用冷藏车。苗种与冰袋交错排开,并用竹片分层相隔,控制温度3℃左右,运输80h~100h,成活率95%以上。
3)一般用网袋装苗,每袋30kg左右,网目大小以不漏苗为准。
4)蛤苗应是当日采取的,且苗体应洗干净,不含泥沙等杂物。
5)运输时间最好在北风天,温度比较低,成活率高。南风天气易死亡,最好是当天洗苗,当天运输,当天播苗,从起苗到播苗最迟不超过3个潮水为限,以利提高播苗成活率。
6)在洗苗和搬运过程中,应尽量避免把蛤苗碰伤击破贝壳,引起死亡,互相感染,影响运输成活率。
7)不论车、船运输都得加蓬,避免日晒、雨淋造成死亡,但是不得密盖,以防闷死。
8)运输前必须准确计算放养场的潮水,以确定启运时间,如果放养在低潮区,应在大潮期间运苗,否则苗运到,埕地不干露,无法播种。
返回页首

虾池混养花蛤
虾贝混养的原理是通过对虾与贝类生理、生态的不同进行养殖,利用贝类滤食特点,充分利用虾类残饵、浮游生物、底栖生物及微型病原体,虾贝混养,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,促进各品种生长,提高和净化水质,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。莆田对虾养殖户采用海水池塘生态养殖的对虾深受各地客商的青睐。为了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,从九十年代开始,莆田后海垦区的对虾养殖户开始尝试新的养殖模式,即采取海水池塘生态养殖方式,充分利用虾池中存在单胞藻——剑水藻——对虾和对虾排泄物——硅藻——花蛤生物链的条件,实现对虾与花蛤套种养殖。实行生态养殖后,不但可节约饲料成本,使垦区水质有了明显改观,所生产的水产品成为“绿色食品”,所创产值还超过了养殖对虾本身,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“双赢”。目前,这种生态养殖的模式已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。
虾、蛤混养,即在对虾养成池中同时套养蛤仔。经多年试验,其养殖技术方法已获成功,一般亩产商品蛤可达1700~3800千克。这种养殖方式的优点是:可充分利用养殖设施和水体资源,提高虾池的利用率,提高产量,增加收入。虾池内水质肥沃,蛤仔的食料生物密度大,又是蓄水养殖,所以,加快了蛤仔的生长速度;除对虾外,敌害生物很少,若管理得当,既可节省苗种,又可提高产量。因此,虾、蛤混养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生产方式。但在养殖中,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作好基础设施的建设
虾池应设有独立的进、排水闸门。凡受洪水威胁的垦区虾池,需建排水沟,并在虾池内挖掘环沟,倾泻淤泥以免泥砂覆盖池底危及蛤仔的生长与成活。虾池池底要选择划片,以上埕和中埕养蛤,蛤埕距闸门、池岸远些为好,一般养蛤面积只占虾池面积的20%左右。
(二)清池消毒
在虾、蛤放养之前10天左右,应清淤去污,除杀敌害。淤泥可经曝晒干裂后除弃,底质较硬的蛤埕,应浅锄数厘米并捣碎泥块,再纳进过滤海水(滤水网目为60目)浸泡l~2天,然后用钉长2~3厘米的钉耙边排水、边耙埕,将蛤埕荡平抹光。最后,用茶子饼(每亩用量为5~8千克)或漂白粉(每亩用量为15千克)消毒,2天后注入经60目滤网过滤的海水冲洗虾池l~2次,使余毒消除干净。
(三)培养基础饵料生物
在蛤苗投放之前约5天,纳入过滤海水,水位保持在30~50厘米,然后在晴天上午施尿素1克/立方米水体、过磷酸钙0.3~0.5克/立方米水体,以培养蛤仔的基础饵料生物。
(四)蛤苗播放
蛤苗要争取比虾苗先播放,越早越好。蛤苗越早播放,穴居越深,受到对虾伤害越少。蛤苗的播放密度,以稀些为好。以湿播方法进行播放,白苗每亩播放175千克、中苗每亩播放400千克、大苗每亩播放600千克。
(五)养成管理
养成期间,要注意虾池内的饵料生物密度,尤其是养殖前期,水色较清时,应施肥以促进单胞藻的繁殖生长,一般在每汛小潮期施肥一次。
虾蛤混养,必须做到虾饵定位。蛤埕上禁止投喂各种虾饵。若上埕养蛤,则低埕投饵;若中埕养蛤,则四周投饵;或一片养蛤,一片投饵。若设饵料台,则更为理想。此外,对虾投饵量一定要足够,否则,对虾四处寻食,危及蛤仔的生存。
(六)虾、蛤收获
虾、蛤混养,一般是对虾先收获。收虾时,应注意蛤埕干露时间不宜过长,并及时进水,防止蛤仔死亡。
蛤苗(白苗)经7~8个月的养成,壳长达3.0厘米左右即可收获。收蛤时,不宜进水作业,否则淤泥四起,满池臭气,严重威胁蛤仔的生存。虾蛤混养,蛤仔难免有些会受到对虾伤害而死亡,死蛤壳内存有污臭的泥砂,故蛤仔收获后,需进行“淀木皇”,去除死蛤。其方法是:在木桶(高60~70厘米、口径100~150厘米)中盛入等量的海水、海泥和细砂,拌成泥浆,然后将蛤仔倒人桶中,用木棍搅拌,死蛤和砾石等沉在桶底,好蛤则浮在上中层。将好蛤捞起,用水冲洗干净后即可上市。
返回页首

潮间带养殖花蛤
(一)养殖场的选择条件
成蛤的养殖场,应选择风浪较为平静,潮流畅通,地势平坦,砂多泥少(含砂量为70%~90%)的中、低潮区;海水比重为1.010~l.025,最为理想的比重为1.012~1.020;流速为40~100厘米/秒。
(二)整埕播苗
1.播苗季节:播苗季节,依苗种的个体规格大小不同,而有较大差异。白苗,一般在4~5月播苗;中苗大多在12月播苗,有的地方因天气寒冷等原因,推迟到翌年春天播苗;大苗一般在产卵之前播苗。
2.整埕:整埕工作,主要是先在埕地靠近港道处和潮下带的边缘,用芒草筑堤,以防蛤苗流失。堤宽30~40厘米、高约25厘米。大片的滩涂也要用芒草围堤,隔成数块,便于管理。而后捡去埕面上的石块、杂物,用砂填好洼地,整平埕面。若埕地较软,则须开挖排水沟,以防埕面积水。最后,在播苗之前一星期,用漂白粉(15千克/亩)或茶籽饼(8千克/亩)泼洒埕地,杀除敌害生物。
3.播苗方法:播苗方法有干播和湿播两种。
(1)干播:退潮后埕地干露时,从停泊在埕地上的运苗船中卸下蛤苗。播苗时,要求播撒均匀,防止成堆集结。若潮水已上涨无法继续播苗或播苗未完成时,则应将蛤苗卸下,浸没于水中,待下一潮水再播。
白苗因个小体轻,易被潮水带走而流失,故多选用此法播苗。
(2)湿播:湿播是在潮水未退出埕面时,用船把蛤苗运至插好标志的埕地上,在标志范围内按量播撒均匀。播苗,应在平潮或潮流缓慢时进行,以免蛤苗流失。
用湿播方法,增加了播苗时间,提高了工效和蛤苗的成活率,但播撒较不均匀。这种方法,只适用于中苗和大苗播撒。
4.播苗密度:播苗密度,直接影响到蛤仔的生长速度和产量。如播苗密度太大,蛤仔生长较慢;如播苗密度太疏,不能充分利用养成面积,单产较低。因此,要掌握适宜的播苗密度。其播苗量,要根据蛤苗个体的大小、潮区的高低和底质条件等因素来决定(表19-6):蛤苗个体大的,成活率高,可少播;潮区低的,蛤苗摄食时间长,生长快,同时敌害也较多,蛤苗受害率高,应适当多播;底质较硬的埕地,稳定性好,亦可多播。
此外,还要根据海区饵料生物的多寡及流速的大小而酌情增减。
表19-6蛤苗播苗密度与苗种规格、场地条件的关系
      每亩播苗量 每亩播苗量
  规格 规格 泥砂底质 砂质底
苗种类别 体长mm 体重mg/个 中潮区 低潮区 中潮区 低潮区
白苗 5-10 50-100 125 175 150 200
中苗 14 400 350 400 400 450
大苗 20 700 500 500 600 700

(三)养成管理
俗话说“三分苗,七分管”。做好养成期间的管理工作,是保证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。
1.移殖:移殖的主要目的是,转移养殖潮区,疏散养殖密度,促进生长。
(1)苗种增大,稀疏移殖:小苗播种的潮区较高,经过6~7个月的养殖后,个体显著增大,摄食量增加,养殖密度相对显得太密;同时,蛤仔的体质逐渐增强,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。因此,应移到较低潮区放养,并适当降低养殖密度,以加速蛤仔的生长。
(2)随着不同季节移植,以提高蛤苗成活率:根据泥层保温性好,冬天不易冻死蛤苗和砂埕贮水量大,温度低,夏季不易晒死蛤苗的特点。随着季节的不同,可移植到不同的场地,以提高成活率。可采用边收获、边移植的方法进行。
(3)加快产后亲蛤恢复体质,移植促进生长:亲贝在产卵排精后,因体质虚弱,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差,易造成死亡。所以,应在繁殖季节之前,把亲贝移植到潮区低、饵料丰富、风平浪静的场地养殖,以恢复体质,加快生长速度。
2.防止灾、敌害:严重威胁蛤仔的自然灾害,主要是洪水和台风。在易受台风袭击的埕地,应争取在台风季节来临之前,收获或移植到安全地带;受洪水威胁的埕地,也应采取类似的措施;对未来得及收成和移殖而受害者,必须及时抢救,清除覆盖埕面的泥砂,集拢散失的蛤仔,以减少损失。
蛤仔的敌害生物及其防治措施如前所述。在养成期间应经常下埕除害,减少损失。
3.加强日常管理:蛤苗播放后,要经常到埕间巡管,检查蛤苗有否流失、蛤仔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、敌害的危害情况等,以便及时补苗或采取相应措施。同时,要疏通水沟、填补埕面、修补堤坝等。特别是刚繁殖后的亲蛤,体质虚弱,多数上浮在埕地表面,若被人为踩踏,死亡率更大。所以,在繁殖季节之后,更应加强管理或进行移殖。
返回页首

潮下带养殖花蛤
我国有近2亿亩近海滩涂,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空间广阔,而且滩涂贝类种类多、适应能力强、大多可鲜活销售,为海鲜市场的主打品种。而且滩涂贝类大多潜居于潮间带或潮下带滩涂泥砂底质中,以浮游植物、有机碎屑为食,食物链短、生态效率高,为海洋“食草动物”,是环境的清洁者;由于其在底质中的运动和摄食活动,有利于底质环境有机物逐渐降解和释放,可减缓其突发性危害,还可缓解赤潮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。滩涂贝类的养殖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,管理得当,还会对海区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,实现养殖和环保双赢。
过去菲律宾蛤仔等滩涂贝类的养殖区主要集中在潮间带。潮间带养殖虽然具有管理、收获方便的特点,但潮间带是海洋与陆地的结合部,是陆源污染物入海的直接受纳区,大部分污染物都集中于此,其间生活的贝类容易受到污染物的伤害。而且滩涂贝类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处于露空状态,不能摄食,影响其生长。此外,由于潮水退后蛤仔就暴露于夏季高温下,如果再有大雨,滩面积水,滩涂贝类由于在高温下被淡水长时间浸泡,常发生大规模死亡,渔民称为“烂滩”,使滩涂贝类养殖严重减产。黄海和渤海冬季还常常结冰,由于冬季的低温、冻伤和早春融冰的淡水伤害,也使滩涂贝类发生死亡,每年早春都有滩涂贝类因冻害而发生大规模死亡的报道。潮下带无干露时间,受高温、冰冻和洪水的影响也小于潮间带,污染程度也比潮间带轻,因此潮下带养殖除可以消除潮间带养殖的上述弊端外,还具有清洁生产的性质,应开展潮下带养殖。
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吴耀泉的调查表明,蛤仔在我国的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沿海,以及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和香港等地沿海均有分布。由潮间带至浅海水深10m左右为其主要栖息地带,胶州湾水深15m以上水域未发现有蛤仔。可见直至浅海水深10m左右也是养殖蛤仔的理想场所。
庄河市先后投入800万元用于海洋环境与污染的治理。并依靠科技创新,将花蛤养殖由浅滩移向了深海,实现了传统贝类养殖的重大突破。贝类浅滩养殖抗风浪能力弱,病害较多,养殖的贝类容易死亡。转移到深水养殖后,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。2007年年初,大连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风暴潮,浅海养殖业遭受重创,而庄河地区的贝类却因为养在5米以下的深水层,没有受到任何影响。
由于深海水质优良,污染少,贝类生长速度提高了一倍,不但避免了自然风险,还形成了良性循环。2006年,庄河地区贝类产量达到25万吨,预计2007年产量将达到35万吨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前些年庄河海域频频发生赤潮,近年来,由于大规模深海养殖的贝类以赤潮生物为食物,其生长过程中不断净化海水,改善生态环境,赤潮已从庄河海域完全消失了。
安全高效的海区养成。通过人工控制手段,使实际养殖生物量低于理论养殖环境容量。在没有养殖容量评估数据的情况下,实际操作时一般要参考本海区单位面积生物量的记录,使养殖密度控制在本海区生物量历史最高记录的30%-40%。通过降低单位环境空间养殖密度、增加生产体系的有序化,以提高群体成活率和个体生长速率,最终提高整个系统的生产效率。坚持清洁生产理念,首次提出并实施了海区养殖园田化管理理论与方法。选择适宜海区、采用健康种质苗种、控制播种密度、清除敌害、定期清杂、疏松底质、适时疏密、分片放养、合理间采、计划收获。养殖观念的重大转变和海区养殖管理水平的提高,产生了很好的效果。海区养成成活率提高了1.5-2.0倍,平均产量2.15吨/亩,经济效益可达1.5万元/亩。
大连科洋水产有限公司根据普兰店海域岸线实际,进行杂色蛤由滩涂潮间带养殖移至潮下带2~3米深水域养殖试验,经几年研究获得成功,并积累了实践经验。从2005年开始,多家企业推广了养殖模式,扩大养殖规模,总开发面积达到2.24万亩,投苗量2000余吨。2006年养成收获,采捕杂色蛤1.2万吨,最高亩产达到2吨,总产值达7000余万元,纯效益达到4000余万元。目前,这一养殖模式已在当地全面推广,养殖规模会进一步扩大,将有助渔民大幅增加收入。
养殖区选择在-10米等深线以内的潮下带海区,该区属软泥质海底,底栖藻类丰富,地势开阔平坦,水深在3~5m,潮流畅通,适合花蛤的生长。
养殖区配备1艘60-120马力渔船,负责播种看护及其他日常管理。
撒播方式:播种时船在标志范围内作“之”字形往返慢行,船向与潮流垂直,人在船上撒播,边行边播,要求撒播均匀。
返回页首

花蛤的收获方法
蛤仔的商品规格为壳长3厘米以上。由于苗种大小和养殖条件的不同,所以收获有早有迟。一般白苗经1年半、中苗经半年的养成,即可达到商品规格。福建沿海的蛤仔,一般自“清明”前后开始收获,至9月份结束;北方则多在春末夏初收获。蛤仔产卵后,体质消瘦,必须在繁殖季节之前收获。
由于各地传统习惯和蛤埕底质的不同,可分为锄洗、荡洗和挖捡等方法。
1.锄洗法:适用于含泥较多的埕地。操作较简便,工效高。收获时,将蛤埕分成若干小块(每小块约0.1亩),然后在小块四周筑堤,堤高20厘米、宽30~40厘米,并在小块地势低的一边挖一个出水口,斜插上竹帘,竹帘后面放一蛤篮。采收时,用4齿耙耙翻埕土,深约10厘米,接着将预先拦蓄在小块上方的海水放入翻好的埕块内,经不断耙锄搅拌,埕土成为泥浆,蛤仔随即上浮在表层。再用戽桶舀水,泼洒埕上,将蛤仔集中到出水口竹帘处。然后用手耙将蛤仔往竹帘上耙,泥砂从竹帘上漏下,蛤仔则落在竹帘后面的蛤篮中,经洗净、捡去杂物和破蛤,即得纯净的蛤仔。
2.荡洗法:适用于砂质埕地。其优点是,能先收大蛤,留下小蛤继续养大,但花工较多。收获时。先在埕地上插好标志,在下一潮水未退出埕地之前,即下到埕地上用蛤荡顺流往后荡,到一定距离(约10~20米)后,将蛤荡内的蛤仔倒在篮内,借助海水的浮力,将蛤篮拖到筛蛤处筛选。筛蛤时,在埕地上边筛边走,使小蛤均匀地落在原来的埕地上,继续留养。筛起的大蛤,经“淀木皇”,去除砾石等杂物,洗净后即可上市。
3.挖捡法:不论蛤埕的底质组成如何,都可采用此法。收获时,每人相距约1米,横列并排用锄翻起蛤仔,一个个捡起放在蛤篮中。这种方法,采收的蛤仔较纯净,杂质少,且能利用半劳力,但工效较低。
此外,潮下带的蛤仔,可用特制的带有网兜和齿耙的蛤耙捞取。
返回页首

花蛤的灾害敌害
(一)灾害
1.洪水:位于河口地带的海区,一旦洪水暴发,海水比重迅速下降,若洪水持续时间在一周以上,往往会导致放养在该海区蛤仔的大批死亡。
2.台风:台风对底质稳定性较差的埕地,危害较为严重。台风或大风的袭击,大浪冲击埕地,往往造成蛤仔的流失或被砂土覆盖而致死。
此外,位于较高潮区的蛤苗,在炎夏季节烈日的曝晒下,会导致死亡,尤其是在小潮期,在埕地长时间曝晒之后,这时若又遇暴雨,则滚烫的雨水灌入蛤仔洞穴中,往往造成蛤苗的大量死亡。
(二)敌害生物及防除
1.鱼类
(1)中华须鳗(俗称尖嘴、软骨鳝)、鳝、尖吻蛇鳗(硬骨鳝)和食蟹豆齿鳗(青骨、土龙)等:为蛤仔最大的敌害。它们在福建海区,“立夏”前后侵入蛤埕大量吞食蛤苗和成蛤,炎夏退到低潮线下;秋季复又进入中、低潮区危害,秋后又退到潮下带过冬。可用2%~3%浓度的氰化钠毒杀,用量:砂泥质埕地每亩为80~120克;泥砂质埕地,每亩为150~200克;或也可用茶籽饼的浸出液撒泼除杀,每亩用量为5~8千克。
(2)中华海鲇(油松、黄松)、海鲇(赤松):为暖水性底层鱼类,春末向河口、近岸洄游,喜食贝类,对低潮区的蛤仔危害尤为严重。可在蛤埕周围,插上红树或挂网防护。
(3)条纹东方鱼屯等:在春季游向近岸,用其尖锐的齿咬碎蛤仔的壳,吞食其肉。可用插竹或挂网等方法拦阻。
(4)鳐鱼:也能将蛤仔的壳嚼碎吞食,对低潮区埕地的蛤仔危害严重。可在埕地边缘放钓钩捕捉。
此外,还有黑鲷和黄鳍鲷等敌害鱼类。
2.蟹类:梭子蟹在春、秋季节侵入蛤埕,锯缘青蟹春末、夏季在蛤埕周围活动,它们常以其螯足夹碎蛤壳而食其肉,对蛤仔的危害仅次于蛇鳗类。可在退潮时捕捉,或用推网捕捉、挂网拦阻。
3.贝类
(1)斑玉螺(花螺)、福氏玉螺(苏螺)和荔枝螺(根螺)等:它们春秋季在中潮区、夏季在低潮区危害,用足包住蛤仔,分泌酸性液体洞穿贝壳,而后伸出吻部用齿舌啮食其肉。可用0.2%~0.3%的石炭酸泼洒埕面,迫使其出洞后捕之。
(2)寻氏肌蛤(海瓜子、土鬼):其繁殖力较强,3~7月间在低潮区滩涂上大量出现,彼此以发达的足丝相互缠绕,覆盖埕面,影响蛤仔的正常生活,甚至会导致蛤仔窒息而死亡。受害严重时,可将其与蛤仔一起收获,利用二者比重的不同,在水中淘洗分离出上层的寻氏肌蛤后,再将蛤仔重新播种。
4.涡虫类:食蛤多岐虫(腐片虫),在春暖时进入蛤埕,炎夏、严冬退到潮下带,常穴居于沙蚕穴中,与沙蚕共栖于蛤埕上。危害时,用其薄片状身体包裹蛤仔,分泌黏液,待闷死蛤仔后食之。可用茶籽饼除杀,每亩用量约7千克。
5.浒苔:浒苔对蛤苗危害甚大。春、夏两季,常在蛤苗埕地上大量繁殖生长,不仅消耗大量的营养盐,而且附生于埕面的砂砾及苗体上,严重时会闷死蛤苗。且浒苔尸体易腐烂变质,败坏水质。可用铁线耙耙除或用漂白粉除杀。
6.鸟类:凫(野鸭),是一种候鸟,常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滩涂上吞食蛤苗。可惊吓驱除。
此外,赤潮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威胁着蛤仔。一些有毒的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虽不一定导致蛤仔死亡,但却可能危害人体健康,曾发生有人食用被裸甲藻污染的蛤仔后而死亡的事例。所以,海区水质污染问题,应得到高度重视。
返回页首

莆田市下尾村花蛤养殖协会
地址: 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下尾村 201 号
电话 : 0594-5326886,15860077066陈洪新(建议拨打手机)
厦门联络处: 厦门市湖里区仙洞路 21 号
电话 : 0592-3896027,15860077066陈洪新
邮箱 :277714818@qq.com
网址 :www.05928.cn

     
公司简介       花蛤苗种       花蛤投资       花蛤新闻       花蛤图片       花蛤知识       花蛤育苗       花蛤养殖      
花蛤加工       花蛤做法       全国潮汐       我们需求       联系我们       花蛤文献       友情链接       English       
     

莆田市下尾村花蛤养殖协会 版权所有 @2005-2008
地址: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下尾村201号 电话: 0594-5326886,15860077066
厦门联络处:厦门市湖里区仙洞路21号 电话: 0592-3896027,15860077066陈洪新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编号:闽ICP备06011465号

杂色蛤养殖:福建杂色蛤苗,厦门花蛤苗,莆田花蛤苗,下尾花蛤苗,杂色蛤价格,花蛤养殖,菲律宾蛤仔,